【环球报资讯】动力电池有哪些前瞻技术?来看新能源领域专家学者怎么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星资本局6月12日消息,6月10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主题论坛——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前瞻技术”在宜宾举办,论坛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与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共同承办。近二十位行业专家出席并演讲讨论,分享了新一代动力电池与材料技术的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孙学良围绕固态电池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分析。他指出,固态电池的优点是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但还面临材料问题、界面问题、工程化问题等诸多挑战。目前的固态电解质主要是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卤化物电解质是最近3-4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体系。

他表示,固态电池可能的商业化窗口期应该是2025年至2030年期间。“中国这些年发展很快,特别是这十年,我们的准固态和半固态电池世界领先,我们的固态电池发展这十年应该是与其他发达国家在技术层面靠近。”看到中国在固态电池方面的能力,他认为应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基础研发与创新,重视专利布局。

宁德时代(300750.SZ)首席科学家吴凯针对目前动力电池冬季焦虑、补能焦虑等核心痛点,提出了全气候可靠与全场景可靠电池、快充与超充等补能技术方案。他透露,今年宁德时代某客户的一款车的快充效果将达到充电不到10分钟,续航超过400公里,以后可能实现5分钟充电可续航400公里。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提出未来追求极致安全、快充持续提升、追求极致成本和高能量密度的发展要求。他认为,在动力电池增长减速、储能电池增长加速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进军储能电池领域,而产品平台化、产线共通化将成为一个趋势。

“如果各自打造产品,各自打造化学体系,各自打造专用产线,对资源是巨大浪费。”杨红新表示,当前,两类电池种类众多,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化学体系也非常混乱,是产品平台化、产线共通化面临的尖锐挑战。

宁波容百(容百科技688005.SH)联席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李琮熙指出,预计到2030年,全球的动力电池市场将达到1820亿美元的规模,而十大核心材料市场将达到1310亿美元,其中正极材料将达到62%,占一半以上。

宜宾天原常务副总、宜宾锂宝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政强则提出包括粉末均匀涂层、微波快速烧结、芯片内植、人工智能等多技术融合创新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新形态。

围绕智能化在电池降本增效的作用话题,论坛嘉宾表示,电池标准化与智能制造、智能研发设计、智能化电池等对于电池降本增效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新应用场景如储能电站、飞行汽车、超充补能系统等,对动力电池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