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中特估” 主力资金瞄上银行股 每日视讯

近日,上市银行2023年一季报尽数出齐,良好的业绩表现助推了部分银行股价走高。“五一”假期后首个交易日,银行板块上涨2.88%,民生银行时隔近8年再次涨停,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价创新高。

年初至今,国有大行凭借其高股息、高分红的特点,获得了资金青睐,中小银行当中也杀出了瑞丰银行、长沙银行等“黑马”。业内人士预计,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过程中,银行股面临估值重塑机遇。

截至5月4日收盘,申万银行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94%。


(资料图片)

主打高股息

国有大行最先受益于“中特估”

国有大行的股价表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以来,申万国有大型银行指数累计上涨20.94%,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股价分别上涨14.06%、23.02%、24.69%、16.34%、24.89%、24.24%。

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国有大行超预期的业绩。今年一季度,六家国有大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中金公司认为,经营表现好于预期的银行主要包括国有大行和江苏、杭州等优质区域行。当前高股息、低估值、业绩超预期的国有大行,有望继续迎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重估机会。

亦有券商机构旗帜鲜明“力挺”国有大行。浙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梁凤洁、邱冠华在研报中表示,国有大行依靠资金成本优势掌握资产投放的主动权,市场份额继续扩大。此外,国际金融形势稳定还需要时间,市场风险偏好反复变化,此时低估值、高股息的国有大行成为优选。

另一方面,国有大行低估值、高股息的特点也符合“中特估”的定位。乘着这股东风,近来也有多名国有大行高管为自家股票摇旗呐喊。

工商银行董事会秘书官学清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上表示,工行长期保持稳定的现金分红比例,上市以来已经累计为普通股股东创造了1.2万亿元现金分红回报。

“在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过程中,希望投资者能够关注到工行独特的公司治理优势,以及业绩表现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官学清说。

4月29日,农业银行更是“罕见”召开一季度业绩说明会。董事会秘书韩国强在会上表示,在近一段时间,农行股价有所回升,但是当前估值水平依然偏低,仍处于破净状态,A股市净率仅为0.54倍,H股市净率只有0.36倍,这与农行高含金量的经营业绩、高回报的分红比例、以及高质量的发展态势显然不符。

在“中特估”的探索过程中,银行股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能否受到青睐,还需一段时间验证。目前来看,A股上市银行仍大面积破净,截至5月4日收盘,银行板块平均市盈率为5.57倍,平均市净率为0.64倍,估值还存在较大的修复空间。

银行股持仓占比下行

哪些银行获增持?

从今年以来银行股的涨跌幅来看,中信银行、瑞丰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长沙银行涨幅位列前五,而兰州银行、宁波银行、成都银行、南京银行、招商银行跌幅位列前五。

各路资金对银行股的调仓动向值得关注,整体来看,一季度公募基金持有的银行股仓位有所回落,整体呈减持状态。银河证券研报显示,一季度基金对银行板块持仓比例为6.63%,仍处于低配状态,主要是受一季报低预期影响。

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配置情况看,一季度银行板块配置比例环比下降至1.51%,达到历史低位。平安证券认为,原因在于市场对于银行业基本面的担忧,年初银行业资产端面临重定价的压力,负债端存款定期化的扰动因素仍在持续,市场对银行一季度息差及业绩表现预期并不乐观,板块表现相对低迷。

不过,据市场机构统计,一季度仍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只个股获得上百只基金重仓,长沙银行、沪农商行、瑞丰银行等在一季度获公募基金加仓。

例如长沙银行一季度营收带动了净利润增长,平安证券随即对其给予“推荐”评级:一是因其营收显著提速,盈利水平稳中有进;二是信贷需求旺盛支撑规模快速扩张,以量补价缓解息差压力;三是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拨备水平持续夯实。

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其银行股仓位也下行至15.4%,一季度增持最多的是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同时也增持了国有大行。北向资金一季度净买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为8.44亿元、7.88亿元、4.70亿元、3.00亿元和2.75亿元。

一季度,偏好长期投资的保险资金主要增持了长沙银行、无锡银行、瑞丰银行,增持资金主要来自信泰人寿、长城人寿和中国人寿。华泰证券认为,银行股息率优势显著,配置价值凸显,对于险资、外资等追求高股息、高稳定度的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

关键词: